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NEW ARRIVALS|秋冬新品上市中

新會員首購輸入「NEW10」即享9折

全館消費滿 $3,000 免運費
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{{ (item.variation.media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 }} {{ (item.variation.media
                    ? item.variation.media.alt_translations
                    : 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) | translateModel
                }}
{{ 'product.bundled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ndle_group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buyandge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gift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 field.nam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  • 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
    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
{{ 'product.set.open_variation' | translate }}
  •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
    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
{{item.variation.name}}
{{item.quantity}}x NT$0 {{ item.unit_point }} 點
{{addonItem.product.cover_media.alt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}}
{{ 'product.addon_products.label' | translate }}
{{addonItem.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|translateModel}}
{{addonItem.quantity}}x {{ mainConfig.merchantData.base_currency.alternate_symbol + "0" }}

NEW ARRIVALS

GANNI、DeMellier、Aje.、PEGGY HARTANTO、KIMHEKIM 等眾多品牌新品上市

Paragraph Title

Subtitle

Input your text contents to promote your product, or tell the story about your shop.

本月新品

查看更多
查看更多

最新文章

2025-11-09
年末國內展覽推薦:當代創作、經典收藏一次掌握

本期看點一年將盡的時節,最適合留些時間給自己,在展覽之間慢下腳步、重新感受靈感的流動。 今年秋冬,我們精選六場不容錯過的展覽—— 從藝術家雲集的雙年展、當代創作個展,到名家收藏與創作現場的靈感軌跡。 無論你想靜靜沉澱,或只是為日常添一點新鮮氣息,這都是年末最值得走訪的風景。2025台北雙年展:地平線上的低吟|台北市立美術館展期:2025.11.01 - 2026.03.29|地點:台北市立美術館 本屆台北雙年展以「思慕」(Longing)為核心命題: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裡,無論是對逝去時代的懷念,對未來理想的渴望,或是對某種失落情感的追尋,這種「低吟」是如此隱微,卻又如此持續地存在。72位藝術家將透過物件、影像與敘事,把這些深埋於臺灣歷史脈絡與個人情感中的渴望具象化。這不只是一場看作品的展覽,更像是一次共同的傾聽之旅——讓我們跟著地平線上的聲音,一起回望、一起前行。>> 點我看展覽詳情宮島達男《無盡的生命循環》|TAO ART展期:2025.10.22 - 2026.02.07|地點:TAO ART 談到當代藝術中對「時間」的極致探討,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(Tatsuo Miyajima)無疑是箇中翹楚。他標誌性的 LED 數字裝置以不斷閃爍、歸零、再重新計數的狀態呈現,彷彿是宇宙間最精準的生命時鐘。本次在台灣的首展《無盡的生命循環》,精選了近五年來的十二件力作,每一件作品都在倒數,又同時在宣告重啟。當我們站在閃爍的數字前,那些關於生與死的界線、關於瞬間與永恆的哲學思辨,便不再是高懸的理論,而是眼前清晰可見的光影波動。這是一次用科技語言書寫的生命禪修。>> 點我看展覽詳情富邦典藏展|富邦美術館展期:2025.10.23 - 2026.04.20|地點:富邦美術館3樓 星光展廳 當我們在追逐前衛與當代時,別忘了回望那些奠定當代精神的經典。富邦美術館的《富邦典藏展》正是這樣一個溫潤而有力的錨點,展覽聚焦於 20 世紀華人藝術的精華。其中常玉(Sanyu)的作品融合東方水墨的簡約線條與西方色彩的深邃魔力,總讓人油然生出敬意,在看似輕盈的筆觸下,蘊藏著對生命本質的詩意探問。 >> 點我看展覽詳情宇宙寫生—豪華朗機工個展|台北當代藝術館展期:2025.10.04 - 2026.01.11|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 如果說藝術是一場實驗,那麼豪華朗機工無疑是走在最前沿的科學家。他們擅長「混種」——將科技、自然、奇觀社會的元素大膽熔鑄,提出對當代人性的犀利觀察。這場名為《宇宙寫生》的十五週年回顧展,不僅是重溫十四件經典裝置的機會,更是一次奇幻的「重演」。透過沉浸式的空間與生成技術,藝術家邀請我們走入他們重新編碼的宇宙。這不僅僅是看一件藝術品,而是親身進入一場由演算法與想像力共同譜寫的生命敘事,感受科技如何重塑我們的記憶與自然觀。 >> 點我看展覽詳情迷思與不解:人性逆襲另類詭辯──李真個展|亞洲藝術中心展期:2025.10.18 - 2026.02.08|地點:亞洲藝術中心  藝術家李真的作品總帶著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,他用泥土的原始觸感與抽象文字的符號系統,挑戰我們對「人性」的既有認知。《迷思與不解》橫跨了他從「凡夫系列」到最新「天文系列」的創作光譜。這場展覽像是一場哲學思辨的擂台,將我們內在的慾望、矛盾與那些「不可解」的荒謬感,以一種既幽默又深刻的方式攤開。我們被邀請去直視這些「逆襲」的詭辯,在泥塑的厚重與文字的輕盈之間,重新校準我們與自身慾望的距離。 >> 點我看展覽詳情  ✨友情單位・同場加映✨Masters on paper 藝術大師在紙上|10680NEXT展期:2025.11.04起|地點:10680NEXT 從選品店轉型為更具策展視野的交流平台,10680NEXT 的新篇章令人期待:首展《Masters on Paper 藝術大師在紙上》的選題精準——將聚光燈打在藝術家最純粹的靈感現場。當畢卡索、馬諦斯、草間彌生、哈林這些名字出現在同一批「紙上作品」時,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名氣,而是創作者下筆瞬間的猶豫、果斷、筆跡的力度與擦痕的軌跡。這些痕跡,如同藝術家氣息的微小殘留,讓我們得以最近距離地感受大師們最「真實的呼吸」。這提醒著我們,再宏偉的藝術,也始於最簡單的紙和筆。 >> 點我看展覽詳情持續鎖定 LIGHTWELL,隨時啟程一場當代與經典交織的藝文之旅; 我們也將不定期釋出主理人逛展影片,延續現場的感動! 

閱讀內文
2025-10-09
LIGHTWELL EVENT|新手也能駕馭的靜物美學:松柏、塊根、古物、陶器,一次搞懂

本期看點 長久以來,LIGHTWELL 都希望能讓美學真正走進日常生活。 因此,我們針對特展主題,帶來一份手把手的靜物美學指南—— 以松柏、塊根、古物與陶器為主角,帶你看見這些物件背後的獨特氣質: 松柏的留白禪意、塊根的天然雕塑感、古物的歷史溫度。同時,我們也將解答許多人心中的疑問: 這些充滿個性的物件,要怎麼優雅地融入現代極簡的居家風格? 我們將分享這些靜物的賞玩要點與擺放技巧,以及如何為空間增添當代感的簡約氣質。 看完這篇,你就能輕鬆展開你的第一個靜物收藏旅程。入門指南:你的第一個靜物收藏走進 LIGHTWELL 的展場空間,你是否曾被古物的幽深沉靜、松柏的蒼勁姿態,或塊根植物的肥碩靈動所深深吸引?雖然心動,卻總覺得這些帶著「時間感」的美學物品,似乎與現代居家風格有著一線之隔,讓人不太確定該如何欣賞或將它們融入日常生活?別擔心!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「靜物美學使用說明書」。我們將帶你深入淺出地解讀這些富有生命力的靜物,欣賞它們獨一無二的風貌,同時瞭解它們最適合擺放的角落。收藏從來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,只要掌握訣竅,就能輕鬆讓充滿品味的物件,成為你家中一道迷人的風景線。松柏賞玩要點: 自然與留白的平衡之美 松柏,自古以來便是東方美學中堅毅、長壽的象徵,其美感核心在於整體造型的平衡與和諧,但這種平衡並非絕對的對稱。許多玩家鍾愛松柏那不對稱的「留白藝術」,以疏密有致的枝葉勾勒出空靈意境,讓觀賞空間更有餘韻。除了欣賞其天成的自然生長姿態外,松柏更擁有許多人為的修飾空間,充滿了人文趣味。例如,為模擬水邊生長的意象而刻意將枝葉修剪得低垂、或透過人工手法剝除部分樹皮並抹上石灰,創造出宛如被雷擊或自然枯萎的「舍利枝」,這種「枯榮共存」的姿態,則展現了東方文化中陰陽平衡的深遠禪機意境。松柏擺放小技巧具有濃厚東方美感的松柏蒼勁大氣,它們的陽剛之氣與常青特性,在風水學上具有鎮宅、守護的寓意。因此,大型松柏或姿態昂揚者,非常適合擺放於玄關外側、門口或庭院。這不僅能讓植物沐浴在充足的陽光下健康生長,更能以迎賓的格調,為居所奠定沉穩的氣場。至於精緻的小品松柏盆景,則適合放在客廳或書房,在簡潔的室內空間中帶來一抹蓬勃的生機和人文雅致。如果擔心傳統松柏難以融入現代風格,不妨試著將其植入簡約的深灰或黑色霧面盆器中,並搭配素淨的牆面,以「少即是多」的原則來營造疏冷而雅致的東方現代氛圍。塊根賞玩要點: 肥壯根部與奇異枝條美感如果說松柏代表了東方的沉穩,那麼塊根植物就是充滿生命力的天然雕塑。這些來自馬達加斯加或非洲沙漠邊緣的植物,觀賞重點完全不同:它們的肥碩根部(或莖部)與奇異多變的稜角才是目光焦點。塊根植物會將水分儲存在根部,形成獨特的圓潤或酒瓶狀軀幹,以枝葉越貼近根部為美。它們通常生長極為緩慢,一株小品可能已擁有二十年的歲月,外型雖變化不大,卻蘊含了長久積累的力量與姿態,特別受到欣賞獨特、恆久之美的年輕玩家喜愛。塊根擺放小技巧塊根植物以其前衛的線條和獨特的塊狀外形,宛如一件件有生命的天然雕塑品,無論搭配現代的極簡風格或是傳統住宅,皆能碰撞出絕妙的火花。因此,塊根多受年輕玩家的喜愛,常見於書桌一隅或陽台邊几,透過精心的陳列來營造日式侘寂感或大地色系的現代美學。相較於松柏,來自大漠的塊根需水量極低,但更仰賴充足的光照與良好的通風。為此,建議搭配粗顆粒火山石等疏水性介質,並考慮加裝專用的植物燈,以營造理想的養護條件,確保這些沙漠邊緣的藝術品能持續健康生長。古物賞玩要點: 從痕跡體悟歷史溫度欣賞古物時,最引人入勝的,莫過於歲月在物件上留下的那些不可複製的痕跡。我們常被這些或深或淺的印記所吸引,因為除非是結構性受損,否則它們恰巧是古件獨特「故事感」的關鍵元素。每一道磨損、每一塊包漿,都記錄著物品在不同時代被使用、被珍藏的過往。因此,賞玩老件的精髓,在於我們主動接受並珍視歲月的痕跡,從而體悟時間所賦予的滄桑與溫潤之美,並感受每一件古物背後無可取代的歷史故事與細膩韻味。古物擺放小技巧至於古物的陳列準則,其實答案即是:隨心所欲,打破常規! 以本次展售的物件為例,江戶時期店鋪使用的矮櫃,是因應人們席地而坐的生活而設計得低矮,方便取用。然而在現代空間中,我們可以將它置於高台之上,或是搭配素淨的背景牆面,使其成為視覺上的風格錨點 (Statement Piece),藉此穩定整個空間的氛圍。如此一來,古物便不再只是陳舊的擺設,而是被賦予了新的生活功能,讓這份溫暖的歷史溫度,以嶄新的面貌優雅地融入你的現代生活。陶器新經典:幽暗金屬光澤最後,我們不得不提本次靜物展售中最關鍵的襯托物件——陶器。這些陶器由合作夥伴 Object by 1218 悉心打造,該品牌以其獨創的金屬釉技術,完美呈現了東洋美學中**「陰翳之美」。釉面呈現出刷舊的質感與獨特的漆釉光澤,那種幽深的金屬色澤極為耐人玩味,彷彿將光線吸收進去,帶來沉穩而內斂的當代美感。無論是用來搭配松柏、塊根等植栽作為配角,或是單獨陳列,這些陶器都能以其沉穩內斂的魅力**成為空間中的主角,為你的靜物美學收藏增添一份精煉的藝術氣質。挑選的最高守則:喜歡 最重要!其實無論是植栽(松柏或塊根)、古物還是陶器,最終的挑選準則只有一個:你 喜不喜歡! 收藏的過程不只是遵循觀賞規則、辨認年代或計算價格,更在於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愛與吸引力。唯有當一件靜物被你真心帶回、被你悉心對待時,它才能被賦予真正的意義,如同藝術品般,無論其價位、風格或美感,最重要的始終是它在你心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。看完這篇,你是否也想讓「靜物的美感」融入日常?歡迎親自到 LIGHTWELL 走走,隨光影變化靜心品鑑,也許你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小驚喜,啟動你的第一個靜物收藏之旅。探索更多靜物的無聲詩篇>>

閱讀內文
2025-10-03
LIGHTWELL EVENT| 靜物的流動:風格推手

本期看點 從時尚、藝術到多元命題,LIGHTWELL 一直希望能將每個細節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美學體驗,成為不同文化與理念交會的節點。全新展開的《選物企劃》,首檔我們攜手隱身大稻埕的古物植栽複合空間 裏 Ura.219,策劃「靜物的流動:植物・古物・陶器」特展。松柏、盆栽、塊根植物與陶器,每件靜物都承載時間與工藝,也讓生活中的美學得以流動。在本篇,我們將帶你一窺幕後推手, 探索這場跨界美學如何從策劃到空間呈現,化為可感的日常體驗。看見跨界的感動:選物企劃誕生長久以來,LIGHTWELL 的想像從未停留在單純的時尚選品。我們深信時尚與藝術一樣,都是傳遞文化與美學的載體 。因此,我們期待自身能成為一個「空間載體」,容納各種多元主題、概念與文化在此碰撞交會 。我們希望不同的理念能像光束般彼此交織 ,為城市的日常點亮靈感,而不僅僅是販售商品 。也因此,《選物企劃》這個全新企劃應運而生 ,旨在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品牌進行跨界合作 ,持續探索零售體驗的可能性 ,並為觀者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美感旅程 。首檔登場:以植物、古物、陶器,為你的生活點亮靈感 作為《選物企劃》的首檔合作對象,我們選擇攜手隱身於大稻埕的植栽、咖啡複合空間—裏 Ura.219 展開跨界對話 。本次企劃以「How Things Move | 靜物的流動:植物・古物・陶器」為題 ,打破藝術、文化與生活的界線 ,試圖以「植物」為媒介,探索時間的哲學 ,並將靜物流動的美感轉化為日常中的真實體驗 。這不僅是兩大品牌理念的完美交會 ,更是一場關於「破圈」的美學實驗 。除了裏Ura.219,本次活動更集結了多方專業夥伴共同協作,一起來解密這場風格展售背後的協力推手吧!植栽藝術的推手:裏Ura.219由服裝設計師品牌 Professor.E 結合古物、植栽茶飲的複合空間「裏Ura.219 」,隱身在充滿歷史感的迪化街老屋內,這裡巧妙地融合了服裝、古物、陶器、植栽與咖啡 ,讓不同時代與文化在此相遇 。裏Ura.219 致力於將植物、古物與陶器文化推廣至群眾 ,打造讓自然之美融入水泥叢林的生活提案 ,並堅信:「舊不是等待被丟棄,而是能與新並行」。這種尊重歷史同時擁抱當代美學的「入古出新」生活哲學 ,正與同樣選擇以老宅作為承載時尚與藝術的 LIGHTWELL 不謀而合 ,成為促成此次合作的最佳契機。當代東方古典美學:裏山 Urayama作為裏 Ura.219 的創立根基,裏山 Urayama 則更專注於園林服務與專業古物的山居美學 。品牌將歷史悠久的老件與生命力旺盛的植栽巧妙結合,打造出自然與歷史的獨特對話空間 。此次活動中,踏入一樓映入眼簾,在天井自然光下恣意舒展的大型台灣原生松柏 ,以及擺放於下的古桌,正是裏山 Urayama 整合植栽與古物美學的得意之作 。它們沉靜卻富含生命力的姿態 ,為觀者開啟了一場關於時間的沉浸式旅程 。松柏盆景的職人精神:華園盆栽在本次選物企劃中,華園盆栽展現了其在松柏領域的專業修剪與高端養盆藝術 。這些精選盆栽不僅僅是植物,更是時間與工藝的結晶。除了在一樓迎賓的大型台灣真柏,空間中那些擺放在古物之間、小巧卻吸睛的日本系魚川真柏,搭配典雅的紫砂盆 ,低調地展現出華園在盆栽養護上的深厚底蘊與職人精神 。觀者可以從這些枝幹的彎折中,讀取時間留下的筆跡 ,感受靜物中沉穩而細膩的生命力。塊根植物的曠野魅力:0343 Conservatory本在這次活動中,你可能會瞥見一些外型奇特、酷似哈利波特世界中「芽菜教授」植物的神秘身影,這是由 0343 Conservatory 所帶來的塊根植物專業 。相較於挺立蜿蜒的松柏,塊根植物那肥碩卻不失線條感的姿態,如同靜物中的雕塑品。它們為「靜物的流動」主題帶來一抹野性而充滿生命力的氣息 ,體現了植物世界的多元面貌,也巧妙地詮釋了時間滲透於日常物件之中的核心概念 。當光影凝結於器皿:Object by 1218與植栽渾然合一的盆器,在空間中閃耀著幽深光澤,它們皆由專攻陶器的 Object by 1218 打造 。獨特的漆釉帶來別處難尋的金屬質感,而刻意的刷舊處理則詮釋了一種懷舊美學 。這些器皿無論搭配植栽或單獨陳列都耐人尋味,完美呼應了「靜物的流動」企劃主題 。 更值得一提的是,Object by 1218 特別為本次活動推出聯名限定馬克杯 。其靈感源自 LIGHTWELL 老宅的「天井」,將光線灑落的意象化為日常器物 。杯身隨光映照折射出層次光影 ,搭配旋轉樓梯造型的杯把象徵攀升的力量 ,而細膩的開片釉則在折射下閃爍微光 。這個聯名杯不僅實用,更凝結了空間精神與希望的象徵 ,邀請參與者將這份「光的流動美學」帶回生活 。如何欣賞這場靜物流動?這場風格展售並非多種單品的簡單集合,而是透過策劃團隊的精心佈局 ,將植栽、古物與陶器交錯並置,形成一場安靜而深刻的對話。觀者可以從二樓深處茶室般的「Dark Room」 ,感受展品融入如家般的生活感 ;或者透過老宅牆壁上的簍空設計 ,窺見展品的不同面貌 ,打造多重角度的觀看體驗。這次,我們邀請你一同走入空間 ,感受時間緩慢下來的節奏,聽見靜物之間移動、流動的無聲對話與吐息 。這就是我們期待的,將這份經驗帶回生活,讓「靜物的流動」持續發生在日常的各個角落 。探索更多靜物的無聲詩篇>> 

閱讀內文